早在13世紀,歐洲貴族就對中國瓷器視若珍寶。據(jù)記載,奧古斯特大帝曾用一隊騎兵和波斯商人換過48件中國瓷瓶。瓷器在當時歐洲的風靡程度早已超過了金銀器,成為皇室貴胄最珍貴的藏品。而歐洲最負盛名的三大窯廠:德國梅森窯廠,KPM柏林皇家窯廠和法國塞弗勒窯廠的起源,更是與各國皇室密不可分。
瓷器潔白瑩潤的光澤使得整個歐洲都為之傾倒,而燒制硬質(zhì)瓷的秘密卻在幾個世紀以來不為歐洲人所知。直到18世紀初,人們終于在德累斯頓附近發(fā)現(xiàn)了燒制中國瓷器的原料——高嶺土。1710年“Meissen梅森”皇室瓷窯在德國德累斯頓地區(qū)成立,它也是歐洲第一家瓷器制作工廠,專為德國皇室制作頂級陶瓷藝術品。
自18世紀成立至今,梅森窯廠一直引領了歐洲陶瓷的創(chuàng)作風格,受到歐洲各國皇室的追捧,被譽為“瓷中白金”。多年來,梅森窯廠出產(chǎn)的陶瓷藝術品在拍賣會上一直占據(jù)高位,但仍然受到全球藏家的一致青睞。
(底部梅森藍色“雙劍”標志)
中拍國際2018年春拍
德國 約1870年 梅森窯廠
彩繪陶瓷花卉中央盛盤
15×35×24cm
無底價1000元起拍
(底部梅森藍色“雙劍”標志)
中拍國際2018年春拍
德國 約1910年 梅森窯廠
彩繪陶瓷“黃色玫瑰”茶具21件套
RMB:30,000-50,000
與梅森陶瓷不同,KPM德國柏林皇家窯廠和法國塞弗勒窯廠在創(chuàng)立之初便獨樹一幟,創(chuàng)造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品味。1761年,柏林皇家窯廠KPM在普魯士國王的支持下一手打造,由于最初的作品是為國王制作的鈷藍權杖,便由此以藍色權杖作為品牌標志。在柏林皇家窯廠KPM眾多品類的陶瓷藝術品中,描繪細膩的瓷板畫一直都是窯廠引以為傲的標志,體現(xiàn)了歐洲陶瓷繪畫的最高水平,更是歐洲上流社會財富與品位的象征。
(底部KPM柏林皇家窯廠藍色“權杖”標志、年代印記及手繪畫家簽名)
中拍國際2018年春拍
德國 1925年 KPM 柏林皇家窯廠
彩繪陶瓷花卉裝飾盤一對
直徑:35cm
無底價1000元起拍
(底部KPM柏林皇家窯廠藍色“權杖”標志及藍色KPM球形標志)
中拍國際2018年春拍
德國 1912年 KPM 柏林皇家窯廠
彩繪陶瓷圣伯納犬雕塑
9×24cm
無底價1000元起拍
法國皇家御窯塞弗勒窯廠于1740年創(chuàng)立于巴黎。在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影響下,一大批十八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家參與到塞弗勒的陶瓷制作之中,當中就包括了著名畫家弗朗索瓦?布歇等。由此,法國擁有了與德國梅森瓷窯齊名的瓷器制作工廠,從一開始便引領了歐洲陶瓷藝術風格。塞弗勒窯廠先后研制出了鎏金工藝和豐富艷麗的釉上顏料,其中最具標志性的莫過于蓬巴杜玫瑰粉色和塞弗勒藍,成為歐洲其他窯廠競相模仿的對象。
(塞弗勒皇家窯廠標記及年代印記)
中拍國際2018年春拍
法國 1877年 塞弗勒皇家窯廠
鈷藍釉描金大型中央裝飾盛盤
37×48×48cm
RMB:28,000-45,000
(塞弗勒皇家窯廠標記及年代印記)
中拍國際2018年春拍
法國 1890年 塞弗勒窯廠 綠色釉面花卉花瓶
罕有白色浮雕工藝
花瓶高度:35cm
RMB:18,000-30,000
本件拍品采用的白色浮雕工藝,是一種極為特殊的陶瓷裝飾工藝,由法國塞弗勒窯廠最初發(fā)明。這種工藝在法語中被稱為“pate sur pate”,原意為“顏料上畫顏料”。藝術家在尚未燒制上釉的陶瓷表面,用半透明白色顏料反復描繪多次,創(chuàng)造出立體浮雕效果。同時,由于表面采用半透明白色顏料,最終呈現(xiàn)出朦朧夢幻的裝飾效果。由于這類半透明浮雕工藝制作難度大,因而現(xiàn)存作品十分罕有,在各大拍賣行均以極高的價格成交。
2012年4月 佳士得紐約拍賣
法國塞弗勒窯廠 白色浮雕工藝大型中央裝飾盛盤
38×46×46cm